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福清实施“5000亩造地”行动

福建省福清市港头镇东翁村的460亩水稻最近迎来了丰收。 

近年来,福清市在福建省率先吹响“造地”冲锋号,积极探索,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将废弃坑塘、抛荒地等改造为耕地,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进行了有益探索。 

过去,东翁村的地块多为沙性土壤,水源不足,只适合种植花生、地瓜等根茎类作物。如今,在政府完成土地综合治理后,土壤能够保水,得以种植水稻。今年,该村通过“旱改水”等项目改造了大量耕地,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据福清市福园果蔬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森杰介绍,这一批次460亩水稻产量预估为550公斤至600公斤,待收割之后,为响应国家的粮食政策,一部分稻田将种植晚稻、双季稻,另一部分种植再生稻。再生稻收割完后经灌水、施肥等耕作制度,约一个多月后可再次成熟,还能收割约500至600公斤水稻。 

而在三山镇前庄村,近600亩造地项目进入了攻坚阶段。“这片土地以旱地为主,原先只能栽种地瓜、花生等,且有不少土地抛荒。土地整治后,这里就可以种水稻了。”三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改良土壤、提升灌排能力,形成“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为实现集中连片耕种、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 

东翁村、前庄村是福清市推进“造地”项目的缩影。福清市是福建省产业重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存量日益紧缺、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等问题,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用地指标;同时,本地不少水塘、旱地等荒废未利用,亟待盘活。 

2022年起,福清市在全省试点“造地”行动,将荒废的水塘、果园地及低效的旱地等改造成优质耕地,有效破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和城市发展用地要素保障等难题。今年,福清市开展“5000亩造地”工作,预计可产生耕地指标5686亩。 

福清市政府党组成员薛辉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福清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号召,通过自己“造地”,福清市2024年项目所产生的指标,可为城市建设发展节省财政资金约15亿元。(王元锴 陈凯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黑龙江公益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今年我们公司的发展状况很不错,这还是多亏了检察院的帮助。”近日,河南省范县检察院检察官到该县某再生资源企业回访时,负责人老刘感慨地说道。2021年,长年在外省做再生资源回收生意的老刘回到家乡,投资60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厂[全文]
    2024-11-16 02:00
  • “奶奶,家里的线路给您检查了一遍,您可以放心使用!”11月7日,国网黄泛区供电公司组织焦裕禄共产党员服务队到黄泛区农场尹坡村开展安全用电检查活动。这是该公司开展安全用电进乡村活动,确保村民温暖度冬的一个生动缩影。立冬来临,天气逐渐变冷。为进[全文]
    2024-11-12 02:00
  • 近日,卫辉市庞寨乡的花生迎来大丰收,村民穿梭于田间地头,忙着收获一颗颗饱满的花生。随后,这些新鲜出土的花生被铺在院坝里进行晾晒,空气中弥漫着花生香,预示着又一个好收成的到来。庞寨乡东夹堤村的庞文利今年种了40多亩的麦茬花生,花生地里,一家人[全文]
    2024-10-12 02:00
  • 近日,嵩屿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揭牌和共建签约仪式在厦门市海沧区海达社区举行。海沧区民政局和嵩屿街道相关领导共同为未成年人保护站揭牌。至此,海沧区的海沧街道、东孚街道、新阳街道、嵩屿街道等街道均已建成未保站。活动现场,海沧区嵩屿街道与海沧区教育[全文]
    2024-09-26 02:00
  • 8月29日,由常熟市监局常福分局牵头,常福街道顶山村、丁坝社区组织“善治联盟”督管员,对顶山和丁坝两个农贸市场开展“交叉互查”,用心用情守护好居民群众的“菜篮子”。规范市场管理,让百姓买得“放心”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持续做好市场卫生、食[全文]
    2024-08-31 02:00
  • 夏秋季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也是确保全年丰收的关键阶段。国家税务总局灌云县税务局坚持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以税兴农,全力落实涉农税惠政策,支持农业稳产增收。以税惠农 奏响富民增收“协奏曲” 走进灌云县伊山镇某农业示范园紫苏种植区,一片片紫苏[全文]
    2024-08-29 02:0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黑龙江公益网 hlj.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